实践服务类青年榜样——舒林杰:为乡村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2021-05-28 15:12  


 

舒林杰,22岁,籍贯为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孟溪镇,2018年考入山东省德州学院新闻学专业就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家乡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2020年暑期到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甘龙镇小学进行了支教活动。此次支教活动以铜仁市在外就读大学生结对春晖社为载体,依托“尽孝、感恩、反哺、助梦”的春晖理念,通过暑期返乡到山区小学开展特色课程、分组家访等一系列支教活动,致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促进贫困山区农村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020年8月5日,在学习强国上以《城乡教育》为题刊登了铜仁市26名在外就读大学生反哺家乡,支教助力家乡教育。2020年8月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以《在奋斗中让青春飞扬丨大学生反哺家乡 支教助力山区教育》为题刊播了以舒林杰在内26名大学生支教服务队员在松桃县甘龙镇中心完小支教的内容,并获得了央视点赞。最后被评为2020年暑假“微光学堂" 、“爱漫桑梓”支教公益活动中优秀志愿者。


为乡村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进家乡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献上一份微薄之力,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2020年暑期包括我在内的26名在外就读大学生到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甘龙镇小学进行了支教活动。

2020年7月2号我们接到通知,我们将要前行支教的目的地是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甘龙镇的一所小学,为此,二十多名贵州籍来自不同地方的大学生的我们提前准备着教学设计,我们思考着怎样才能使得这段支教生活更有意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既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给孩子们留下一些什么;疫情期间又该怎样防护让小朋友安全的往返,这都成为了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们都以为只要14天时间一到就可以前往支教点,然而自然灾害的到来,让我们本来准备好出发的支教队员们又停留了下来。贵州是一个比较多山的地方,地质灾害情况不时发生,就此次支教队将要前往的地方很多房屋受损,严重的直接塌方。当地的居民失去了自己的家园,有的甚至永远的失去了自己的家人。而学校刚好有空地,正好可以安排受灾群众。过了两天,又接到了一个临时通知,说是可以恢复支教安排了,但是这时,支教老师的人数却成了问题。大部分队员给自己做了新的假期安排,无法再次加入。经过支教负责人的努力,我们还留着的队员和另外一个支教点的十几名大学生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支教团队,成功向支教地点出发。

2020年7月18号安静的校园因孩子们的到来而热闹非凡,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同学们都很乖,但也不乏有调皮捣蛋的小家伙。随着那震耳欲聋的钟声响起,我们与孩子们开始了第一次的交流。看着他们那一个个天真无邪的面孔,看着他们那充满期望的眼神,作为支教队员的我们竟然有一丝丝“慌了”,把自己准备好的一切措辞都抛之脑后。我们都在想着这有限的时间里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什么,能够教会他们什么道理,站在三尺讲台的我们开始沉思了。我们自己都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却来到了这三尺讲台上成为了一名教师,实现了我们小时候梦寐以求的职业。每一个支教队员在这一刻都迷茫了。但是我们还是缓缓的反应过来,因为还有这么多的孩子带着充满期望的眼神等着我们讲话。我们只能按部就班照着备课本上的内容说下去,因为那一刻我们也很紧张、迷茫。      

每天早晨六点就是支教队员们开始新一天支教生活的时间。每天孩子们九点过来上课,因为很多孩子的家离学校有点远,为了安全考虑,通过跟校方沟通之后,支教队决定中午不能回家。家长在孩子来的时候给孩子们准备好午饭带来学校。由于都是农村家庭的孩子,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在打工赚钱养家没时间来接孩子放学,下午所有支教队员分成几个组护送孩子们回家。孩子们也通过每一个支教队员带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丰富了自己的心灵。每天孩子们跟支教队员打成一片,上课是师生关系,下课就是好朋友关系。那种亦师亦友的感觉真的是让每一个支教队员们沉浸其中。每天我们会一起吃东西、一起嬉戏,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再此之外,我们也去很多孩子家里做了家访活动。因为我们想让父母跟孩子多交流和沟通,让父母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使孩子们未来的发展更好。支教生活即将结束之时,我们所有支教队员们也帮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才能。既组织了文艺汇演,为此次支教生活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我们每天都为孩子们排舞蹈、话剧、朗诵、军体拳等等文艺节目。当然我们自己也排练了节目想给孩子们送去一些美好的祝福。

每天的课程结束,我们也面临了做饭这个难题。在小山村里没有煤气灶,没有电磁炉,仅有两个柴火灶,只能用柴火灶做饭吃。以前在家里都是父母做饭,支教队员们在家里父母都宠爱有加。所以这也成为了我们的一个巨大的考验。但是既来之则安之我们也在村民的指导下开始慢慢的学会了做柴火饭、炒菜。然后我也把山东学到的水饺做法也做给大家尝一下。让每一个人都尝一下来自不同地域的美食,也让大家尝尝我所在学校附近的美食。当我教他们把饺子皮弄好后,我也把馅弄好了。我们就开始了快快乐乐的包饺子了。每一个人看着自己弄出来的饺子,都跟大家一起分享。大家就在嬉戏中包了二十多人的饺子。我们每一个人从互不相识到相互合作,都是一个不经意间就达成的默契。看着我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瞬间虽然有一些劳累,但是却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

一个地方的教育改变是一个需要持续发展的过程,在这里不由的想起毛泽东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的一首联。“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他强调了持之以恒对学习的重要性。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在甘龙小学的老师、家长和学生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他们都非常的支持大学生在学校进行公益活动,学校的老师主动与我们交流,给我们提供教学建议和帮助。这个小学的许多孩子家离学校特别远,学生的家长为了孩子更好的学习,减轻孩子上学的往返压力,特意在学校的附近租房子,一家人挤在一个出租屋里。而这些孩子也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课下,会有小孩找我聊天,询问我的大学生活。我也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一些见解,和自己大学生活中有趣的活动。教育的提升并不是一个人的事,而且需要不同辈分的人共同建筑。作为大学生,我也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家乡教育贡献一份自己小小的力量。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我们的公益活动中,也相信家乡的教育会发生质的变化。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