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学院点、线、面发力让青年学生在社区实践中彰显青春力量
2023-12-13 08:24  


自“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启动以来,德州学院共青团从优化顶层设计、深化校城融合、打造品牌项目三个方面发力,推动“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截止目前,283个团支部、57个学生社团与5个街道、29个社区及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结对共建,万余名团员青年走进社区参与社会实践。


优化顶层设计,筑牢社区实践“支撑点”


绘好路线图。主动与地方团组织对接,明确学校团组织制度、人员、项目、保障四项机制,从共建联建、品牌培育、激励机制三个维度全面对接地方团组织,共同绘好大学生进社区路线图。

定好任务书。制定《关于深化推进“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工作方案》,召开工作推进会、专题培训会、现场观摩会、院团委书记擂台赛等,将社区实践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共青团考核。

 

  

用好指挥棒。建立校地双向考核评比机制,落实《德州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管理办法》,明确将大学生社区实践列为必修课程,并作为团内评优、推优入党入团的重要参考。


深化校城融合,延伸社区实践“连接线”


校地深度融合为工作开展奠定基础。与驻地城区德城区紧密合作,签订《校地共建战略合作协议》,举办德城区与德州学院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暨大学生兼职团干部聘任仪式,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19个学院与19个社区一对一结对,签订《校地共建社会实践协议》,形成“一学院一社区一品牌”共建新格局,全面助力基层治理、文明实践、招才引智等工作。此外,我们还与济阳、宁津、夏津、邹平等多地签订合作协议。

 

 

团干部交流互通为工作开展提供保证。校团委班子成员均担任团德州市委常委,校团委副书记兼任团德州市委副书记,负责社会实践工作。校学生会主席任市学联主席,13名院团委书记受聘德城区校外辅导员,3名优秀青年代表当选市青联委员,聘任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学校青年讲师团成员。活动实施以来,校地联合开展社区调研、座谈20余次。

 

 

骨干力量选派为工作开展注入活力。经过自主报名、资格审核、简历筛选、面试考察等环节,选聘94名优秀大学生担任镇街兼职团组织副书记,每名兼职团干部至少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破解了社区人员不足的难题。出台《基层团组织兼职副书记管理办法》,德城区团组织为同学们提供交通、用餐补贴等,表现优秀的,将向区内国有企业、规上企业推荐就业。

 


打造品牌项目,扩大社区实践“覆盖面”


依托专业优势,精心设计活动品牌。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办学特色和人才优势,结合社区需求,重点打造“小青马”理论宣讲、“牵手关爱”健康科普、“美丽画卷”乡村文化提升、“万名学子链接十万老人助力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等品牌项目。

聚焦社区需求,采取点单接单服务。围绕社区所需、群众所盼,采用社区“点单”、学校“派单”、学院“接单”工作模式,19个二级学院依托自身优势、学科特点,梳理项目85项。

  

自“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实施以来,德城区获批省党建带团建改革创新试点项目,我校获批省推优入党试点高校、团中央实践育人课题1项。1名团干部获社区资助课题《协同治理视域下高校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研究》经费2万元。广大学生通过社区实践,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明显增强。今年我校暑期“三下乡”“西部计划”参与人数均实现新突破,共青团通过“西部计划”助力学校高质量就业0.5个百分点。

下一步,德州学院共青团将持续深化校城融合,发挥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让青年学生和社区在“双向奔赴”中绽放青春之花。

关闭窗口